布拉格(Prague)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它是欧洲的文化重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音乐、文学等领域的许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作家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都在这里进行过创作活动。 布拉格建筑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被称为“千塔之城”、“金色城市”。它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是二战后全欧洲唯一一个没有被炸毁的城市,故而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和古迹。1992年,布拉格成为全球第一个全城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第一天
在德国法兰克福吃过早餐后,我们坐大巴出发驶往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


漫漫长途,下午四点我们终于到了布拉格中央火车站。
车站的边上就是布拉格国家歌剧院和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门前耸立着古代皇帝圣瓦茨拉夫的雕像。这里也便是有着600年历史的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了。瓦茨拉夫广场得名于波希米亚的主保圣人圣瓦茨拉夫,它是布拉格最主要的广场之一,也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被誉为布拉格的“香榭里舍大道”。
瓦茨拉夫大街离布拉格老城广场很近,大概只需要步行十分钟。
二战时,捷克人深知不是德国的对手,故果断选择了投降,以完全不抵御换取全城的保全。于是,捷克是少数没被德军轰炸的欧洲国家,而其首都布拉格千百年来的美丽建筑也得以保存下来。
位于老城市政厅哥特式钟塔南墙上的天文钟(捷克语:Pražskýorloj),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漂亮的时钟之一。这座天文钟代表了中世纪捷克登峰造极的科技水平(据说为了保证世上没有同样的钟出现,建造此钟的工匠被刺瞎了双眼)。
二战期间天文钟惨遭战火焚烧,分别于1948年和1979年重修,根据当地古老的传说,如果钟没有妥善维护,这个城市就会面临灾难。
这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是根据当年的“地心说”所设计的,分为上下两个钟面。上面的钟一天走一圈,显示时辰;下面的钟一年绕一周,展示月历。每天12点的时候,十二尊耶酥门徒会从钟上方的那两个小窗里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之后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
现在已经快傍晚5点了,我们打算明天正午再来一次,专门围观报时。
老市政厅正面对着的就是布拉格老城广场(捷克语: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了。这个已有900年历史的广场位于瓦茨拉夫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被一圈风格各异的建筑所围绕。
耳机里播放着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里面正唱到 “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 然而,布拉格广场上根本没有许愿池啊!这里只有宗教改革先驱胡斯的雕像(因而也常被称为胡斯广场)。
广场一角的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se)有着雪白的墙面与青铜的洋葱头尖顶,是座外观十分抢眼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教堂里面并不大,但是装饰华丽。这里有整个欧洲教堂中最华丽的天棚壁画之一,以及一架巨大的管风琴(莫扎特曾在此弹奏过)。
广场的另一角还有哥德式的泰恩教堂(Kostel Panny Marie Pred Tynem),它也是旧城广场最古老、最醒目的建筑之一。跟圣尼古拉教堂起鲜明对比,泰恩教堂有着灰黑色外墙和诡异的针叶复式尖塔,因为外形酷似童话中的魔鬼城堡,仿佛突然就会有许多蝙蝠飞出来似的,因此它还被人们形象地称做“魔鬼教堂”。
来之前在攻略中有看到捷克美食的典型代表有烤猪肘和炸猪排。前者我在德国尝试过了(留下了心理创伤...>_<),那么今天就来试一下炸猪排吧。
我在从老广场走回瓦茨拉夫大街的路上看到了一家似乎会提供炸猪排的小餐馆。因为已经五点半了,离集合只剩半个多小时,所以没空考虑太多便一头扎了进去。
等了大约10分钟就上菜了。味道一般。匆匆吃完,我一路小跑地回集合地点。
六点整我已经又回到瓦茨拉夫广场了。这里跟小吃一条街似的。
目的地就在前方。我放慢脚步一路溜达过去。
六点半左右回到中央车站上大巴,结束了布拉格第一天的行程(其实才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
这是在布拉格的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坐车出发,9点就到了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
布拉格城堡曾经是捷克王室所在地,现在则是总统与国家机关所在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这里也是眺望老城区绝好的观景台。
城堡里最主要的三个景点分别是圣维特大教堂、黄金巷和旧皇宫。旧皇宫每天中午12点时会举行士兵换岗仪式,很有特色。
圣维特主座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是整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它是一座宏伟的灰黑色哥特式建筑,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第一座座落于今日圣维特大教堂的位置的教堂是一座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建于925年,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1060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
九点半,我们从城堡的另一个门出来了... 这里可以很好的俯瞰布拉格全城。鳞次栉比的红瓦,穿城而过的河流,很有中世纪欧洲的感觉。
远眺一阵后,我们沿小巷原路返回。
十点多又回到了圣维特大教堂。
教堂内部非常的气派。大型彩色玻璃窗是20世纪更换的,为阿尔丰斯·慕夏作品。
游客非常多...我在欧洲逛到目前为止,少有的几处人山人海的教堂...
从教堂出来,我们准备城堡中总统府那一侧出去。
城堡其实并没有多大,要不了十分钟就从总统府前面出去了...
快10点50,我们沿着广场边上的新城堡阶梯(Nové zámecké schody)步行下山。这是布拉格的一条公共坡道,连接布拉格城堡前的城堡广场与小城的Thunovskou 街,该路也构成小城与城堡区的分界线。
下了山,走在去查理大桥的路上。
我愈发觉得布拉格挺小的了。不到11点10分(从城堡开始才走了十几分钟)我们就已经到小城桥塔(Malá Strana Bridge Tower)了。
这是查理桥通向伏尔塔瓦西河岸小城区上的一高一低两座塔,中间由一门相连。较小的桥塔是这两座塔楼中较老的一座,是朱迪大桥的一部分,又被称为朱迪塔(Juditina věž)。兴建于12世纪,是罗马式建筑。1342年2月3日,大洪水冲毁了四分之三的朱迪桥。1357年7月9日,皇帝查理四世建立新的石桥。新桥后来称为查理大桥,仍经过旧桥的路线,唯一保存的就是朱迪塔。第二座较高的哥特式桥塔在国王波杰布拉迪的乔治(Jiří z Poděbrad)在位时期才完成。目前的形式在1879年 - 1883年经过了建筑师约瑟夫莫克(Josef Mocker)的修改,继承了老城桥塔建筑风格。
穿过小城桥塔就是布拉格必去景点之查理大桥(Karlův most)了。
查理大桥始建于14世纪,是连接古堡和旧城的一座古桥,桥下就是湍急的伏尔塔纳河。这座桥也是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大部分的原件都被保存在了博物馆内,桥上的其实已经是复制品了。
其中最著名的桥右侧第8尊圣约翰雕像。1393年3月20日,根据瓦茨拉夫四世和波希米亚国王的命令,他在查理大桥被投入伏尔塔瓦河。
传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无数的游客挤成一团要摸这尊雕像,可以看到某些部位已被摸得闪闪发亮了。
在桥上可以观赏到街头音乐家和画家们的表演,还可以买到很多艺术品(表现查理大桥的水彩画以及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和宫廷服装的木偶等)。
据说查理大桥上扒手不少,所以我一直特紧张的把背包抱在胸前。游览了快半小时,我们离开查理大桥,总算可以稍舒一口气了。
走过大桥,回头看老城桥塔(Old Town Bridge Tower),顾名思义,它位于在查理大桥连接老城区的那一端。这座兴建于14世纪末期的桥塔是世界哥特式建筑风格最杰出瑰宝之一。在塔上18米高有回廊,有时间的话可以登上去欣赏查理桥, 老城 及布拉格城堡的全景。
查理大桥到布拉格广场也不远,大约步行10分钟左右就够了。
差3分钟12点,我们如约到了天文钟脚下围观报时!
12点过3分,我们心满意足地准备结束布拉格之行。
一路从天文钟慢悠悠地逛回瓦茨拉夫大街。虽然其实只待了不到24小时,可是我已经觉得对这个区域好熟悉啦!
临近下午一点。看看在这条小吃一条街(我是指瓦茨拉夫大街啦)上买点啥解决午餐呢?

这几天吃过好几次面包卷了,换个口味吧。

下午,我们坐车前往今晚的住宿地,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多瑙河畔,紧邻奥、匈边境(离维也纳只有6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两国接壤的首都。 人们经常习惯地说“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家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合在一起的,直到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宣布脱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傍晚6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布拉迪斯拉发市中心的斯洛伐克国家歌剧院。
顺着歌剧院边上的小路走几分钟(不到10分钟)就到了老城的中央广场。
广场的一边是布拉迪斯拉发旧市政厅。这个14世纪陆续建成的老建筑群是斯洛伐克国内最古老的市政厅,同时也是布拉迪斯拉发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石制建筑之一。
罗兰喷泉也在中央广场上,它大约修建于1572年,当时是作为一种老式的消防设备。
老城广场北侧还有一尊“掉队的士兵”雕像:他身披大衣,弯腰伏在一张长椅靠背上,半边脸被头上那顶标准的拿破仑帽所遮住,看不清表情。据说,这是当年拿破仑军队的一个士兵,由于掉队他永远留在了斯洛伐克——现在这里成了法国大使馆的方位标志(法国大使馆就在他的身后)。
广场的一角有个冰淇淋店!果断扑上去买了两个球~ ^o^
冰淇淋店附近有座体积与真人相仿的银白色雕塑,是一位身穿礼服、面带微笑的老人,其左手撑在身旁一块约60公分的条石上,右手挥着礼帽向路人频频致意。据说这位银先生(Schöne Náci)是20世纪初这里的一位学者,穷困且有精神疾病,经常穿着旧式的绅士服装游荡街头,遇到行人就举帽致意,遇到妇人便鞠躬献唱;当他过世后人们见不到他时反而很不习惯,于是就立起这尊雕塑,作为这座城市热情好客的一个标志。
(我相机里这些雕塑的照片里都有我2B的身影,就不放上来啦。大家有兴趣的话自己上网搜图吧~)
一边满足地舔着冰淇淋,一边慢悠悠地原路返回。过了十分钟又回到歌剧院面前了... 歌剧院对面有个小公园。
集合,收工,回旅馆。
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去另一个旅游图册上的常客,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了!